還是要繼續奮鬥-潤寅案過後的生活
最近自己的工作士氣有些低落,前陣子新聞報導一個老牌公司潤寅透過假交易和眾多銀行進行詐貸。我雖然沒有直接服務過這間公司,但在銀行服務這麼些年,早就對於這個客人在銀行的交易耳熟能詳,甚至這個公司的交易模式還被拿出來研究過及討論過許多次。
然而,一個眾所矚目的公司仍然會讓銀行吃了倒帳,這讓我過去建立起的價值觀起了深度的懷疑。
究竟授信該怎麼做?
什麼樣的公司是好公司?
風險和報酬該如何拿捏?
這個交易的合理性是否可以接受?
銀行在經歷過這個事件之後,審查單位已經變成驚弓之鳥,看到黑影就開槍,所有交易的細節都被全盤拿出來檢討,以往體質健全往來並且在銀行中已經累積有良好交易紀錄的客人都被拿出來放大檢視,甚至有許多交易被要求撤件。
每一個身在第一線的銀行人,我想都不願意看到自己服務的客戶是作假,或是經營不善倒閉,但企業若真的有心要做假,或著把假交易搭配真交易,透過虛假交易,來詐騙銀行的資金,這就很難讓銀行在做交易查核時檢查到異常。
“抓的越緊,死的越快。好的客人才不會配合銀行這麼多要求,現在做貿易融資要求這麼多單據,最後只會讓好的客人流失,壞的客人留下。” 我的部門主管有一天開完會這樣和我分享自己的觀點。
我也很擔心這會是一個劣幣趨逐良幣的過程,好的客人自然可以找到許多銀行的支持,特別是當商業銀行只是融資工具其中之一,有些公司可以直接找上券商發行可轉債、用現金增資,或是找到其他條件比較寬鬆的銀行支持授信,當一個銀行的授信策略全面收緊的時候,很可能也會讓好的客人因為受不了銀行的繁雜手續而流失掉原本緊密的合作機會。
“我以前在做銀行的時候,從來沒有遇到倒帳。公司會出問題,通常問題都是出在董事長,出在最高決策者身上。我以前在做銀行的時候,都是下了班回家吃完飯後繼續跟著授信戶的董事長。跟著他,想辦法和他混熟,看看下了班後的董事長究盡在做什麼。如果這個董事長是一個會投資期貨或是不專注在本業的企業家,那我會逐漸遠離這個公司,如果董事長下了班還是很殷實的繼續在本業耕耘,那我會逐漸加深客戶的往來。”
最近拜訪了一個從銀行轉任產業界副董的老銀行人,他這樣和我分享以前他在做銀行時的心得,特別也分享了自己目前任職的公司,也替他的老闆打包票說自己的公司絕對沒有炒股,每一分營收都是紮紮實實拓展而來。
這讓我也反省自己,商業銀行有時候是不是太重時財務的數字,還忽略了一些數字以外的資訊?或許應該和創投或是私募基金一樣,多注重一些”人”的品質,等人的品質過關之後再來讓數字來說話。
風險越高,報酬越大。
我到現在還是會記得當初剛進入這個銀行時,以前大老闆提到潤寅這個公司時的風光表情。只是沒想到過了幾年,才發現這全是一場空…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分享或追蹤//
我的庫存書可以在我的蝦皮商城買到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