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找到一個看起來授信風險可以接受的公司,並不一定代表送案的時候能夠取得銀行審查的支持,甚至是在送案到業務會議(Deal Meeting)時被總經理拒絕。
之前有一個案子被拒絕,就是因為負責人家族的資歷曾在歷史有個汙點,前總經理就在Deal Meeting中拒絕了我們的提案。
這是一個老牌的上櫃公司,做的產品是磁性元件,過去五年每年都獲利,雖然負債比略有增加,但卻是一個能在成熟產業持續獲利的公司。
<因為有些資訊較為敏感,請原諒我沒辦法具體說明公司背景。>
雖然我在送案徵信的時候對於公司負責人背景資歷稍有疑慮,但卻不覺得應該是拒絕這個案子的主要理由,畢竟授信給這樣持續獲利的上櫃公司,債權應該還是能被保障。
在初期往來考量我是屬於市場上較晚進入往來的銀行,且這個公司已經有和十間以上的銀行往來,在綜合考量(1)其他銀行的授信金額及(2)公司的資金需求(3)我們往來的目標額度及(4)授信條件後,我一開始很保守的只希望幫公司申請美金兩百萬的額度。
「Eric,你提案兩百萬美金太不夠看了,這樣的公司我們應該要提案美金五百萬。我們調整提案額度,把案子送上Deal Meeting。」部門主管認為這樣的公司其實具有深厚的實力,根據他的理解,這個公司在另外一個市場擁有驚人的不動產開發實績,雖然沒辦法透過這一個公司去探知集團中另外一個營運個體的實力,但我們應該要提案一個更大的額度,當作一個敲門磚,這樣才有機會和這個集團有更多的生意機會。
「你看看這個公司的辦公室,位在知名的辦公大樓頂樓,且要拜訪公司前還有森嚴的警衛詢問來訪用意,這些警衛一看就知道不是保全公司的人,應該都是一些退伍的職業軍人。」
「和這樣的公司往來,要看到更多背後的商機,我們的敲門磚要大顆一點,這樣才會有更大的生意大門能夠打開。」
聽到業務主管這樣說,我也只能摸摸鼻子回到辦公室,重新調整額度架構,並且準備讓這個案子送上Deal Meeting討論。
古代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期總經理的思想,你不會知道他想要問的問題是什麼,就算你準備的再多,都很有可能無法滿意的讓總經理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Eric,這個公司我認識,家族的人我也熟悉,現在接班的二代我也知道,這個公司以前就想和我們銀行往來,但是後來沒有談成,但原因我不是很清楚。」我的前總經理在聽完我的報告後這樣回答我。
「和這個家族往來要小心,他們是不是真的很有實力我內心保留,但是這個公司開始跨足了本業以外的生意,然後轉投資的公司把主力放在我們不瞭解的國家,我們對於這個國家的資本市場也非常陌生,沒辦法瞭解這個國家的市況,我們要保守一點。」
「你授信的條件是20%借款金額的存款實績,這也不是設質存款,我們也沒辦法拿到客戶的金流,這樣的授信條件其實是讓我們銀行處於比較不利的往來條件,而且你提案的額度又是短期週轉金貸款,沒辦法控管資金用途,錢給了這個公司會被拿來幹嘛,你沒辦法掌握。」
「看起來這個案子就這樣吧。」
在總經理一連串的猛烈砲火下,我努力的說明這個公司的授信風險,但是總經理從資金用途、授信條件、公司負責人資歷來擋掉了這個案子。
事後來看,這個案子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翻案空間,不論是否我重新設計額度,協調往來條件,都很難讓前總經理回心轉意。
只因為這個家族曾經在市場中有過不好的名聲,而這個紀錄也已是20年前一代創辦人的紀錄…
只能說,商業銀行要考慮的風險角度非常的廣,而這也是一個很吃經驗的工作,一個跌倒越多次的銀行家,越懂得反省的銀行家,理當在這個市場上越有價值。
//如果您喜歡我得文章,請幫我追蹤、拍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