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準備好拜訪客戶前的基本動作,不僅會讓客人覺得對談的對象是一個知心,還會讓這個潛在對象對你的印象加分。最近有個客人就是在一年前拜訪過,事隔一年後才成功拿到口頭的合作同意。
「L,我約到了A公司下週五約訪,幫我準備一份Pre-Call memo。」這是一個上市公司,應該有很多資料可以準備,你幫忙準備一個報告給我,有什麼問題來問我,我們討論討論。
L是最新來到部門輪調的儲備幹部,學歷一流、長相一流、語言能力也一流。看著這些每幾個月就來輪調的儲備菁英,不禁感覺到時光的流動是這麼的快速,一轉眼我就從20世代變成30世代了…
約訪、會談、提案、送案、追存款、催撥款、貸後管理。這是銀行工作的基本的工作循環。許多時候,要成功約到能拜訪的公司,在打電話前都要做一些基本的準備,但許多時候,只要是能夠讓對的人接到電話,能夠成功約訪的成功率就會大幅度的提升。
而Pre-Call memo就是讓我們在約訪前能夠更詳盡掌握公司全貌的一個公司簡介報告;只是,這樣的報告會需要涵蓋那些內容呢?
「需要有公司的簡介,包含了公司的業務內容、成立時間、上市或是上櫃的時間。」L在看了我提供的Pre-Call memo後這樣回答我。
「沒錯,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需要知道這些資料嗎?」
「另外,也再讓我補充一些資訊,你應該把公司的業務內容依照公司的產品類別、營收組成、銷售國家組成做區分,這些資訊在公司的年報或是財簽附註揭露都可以找的到。」
「另外,你也應該在報告中補充一下外資持股比重。」說完這段話的我,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銀行的生活忙碌,不只是要服務客戶,還需要應付內部稽核,外部金檢,有時候還要幫客人的小孩寫推薦信,甚至幫重要客人安排實習都是我們服務的內容。
喝杯咖啡有時甚至已是奢侈的休閒,想要有心情寫作或看電影,都必須犧牲一些睡眠時間或是周末爬山、上健身房的時光。
「為什麼需要把業務內容這樣做切割呢? 還有為什麼外資持股比重是一個需要知道的資訊?」
「切割營收可以知道公司實際上營運內容是什麼,再搭配毛利率去分析,可以知道一個公司的營運變化;透過營收切割,可以知道這個公司那些部門是能持續產生現金的乳牛,也可以知道那些部門是拖累營運的老狗。」
「那外資持股比重呢?有什麼意義?」
「外資持股比重可以側面看出一個公司的競爭力,若公司有被外資持續追蹤研究,就代表這個公司其實具有特定的產業競爭力。外資持股比重越高,也代表公司的能力可以被國際一流投資機構認可,授信給這樣的公司基本上可以比較放心,因為有許多的研究機構時時刻刻在盯著這個公司。」
下面是台積電以及聯電的股權比重,你能夠從股權比重猜到哪一間公司是台積電,哪一間公司是聯電嗎? (資料日期2019/4/12)
聰明的你,不知道有沒有猜對?
答案是甲公司是台積電;乙公司是聯電。我們可以從”僑外法人投資”這一個部分來判斷,一個好的公司,外資持股比重(僑外法人投資)自然就會比其他競爭對手同業都來的高。僑外法人投資人通常都是價值型的投資人,偏好長期持有、長期投資,因此一個公司競爭力高低,就是很關鍵判斷是否投資的因素。
「除了看營收組成很重要,還有你必須告訴我公司的組織結構。」我停了一下,然後繼續說。
「告訴我公司的工廠在哪裡?公司的營收和獲利是哪一個營運個體產生?是不是有新成立公司?策略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從公司發展的策略面進行切入,能夠比較能和公司的管理階層有直接意見上的交流。
總而言之,你在準備上市櫃公司的資料時,必須要幫我整理以下基本資訊
- 公司營運項目(營收組成、成立年、上市櫃年、TCRI評等、市值、過去一年度股價狀況)
- 公司組織圖(個體公司營收規模、淨利規模、工廠在哪裡、每一個個體公司在組織中的用途)
- 公司管理經營團隊(學歷、經歷)
- 公司股權比重(誰有經營權、誰有控制權、誰有股權?)
- 券商報告(券商對公司的分析:買進、持有、或是賣出;理由為何?)
- 財務分析(簡單介紹主要的營收、獲利、負債變化)
- 同業比較(其他競爭者的營收規模、獲利表現)
- 銀行往來資訊(財簽會揭露這個公司和銀行往來的條件、利率)
以上這些基本資訊掌握到了對於上市櫃公司的研究也就算是全面,可以在面談時有更深入的討論。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或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