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Chi
5 min readFeb 24, 2019

從<<還願 Devotion>> 看台灣的產業困境

2019年2月19日,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個節日,也是家人需要一起團聚吃元宵的日子,這一天赤燭遊戲成功上市了第二款自製遊戲,出資者是唯晶科技。

赤燭遊戲成立於2015年,我和赤燭遊戲的創辦人團隊相識於前一個工作的銀行,那時我和創辦人Vincent一同在銀行工作,後來他離開了銀行業,投身進入自己有熱情的領域,在2017年創作出了叫好又叫座的遊戲<<返校>>,2019年上架了第二款遊戲<<還願>>。

返校被視為具有濃厚的歷史意義,故事背景觸及了228,白色恐怖等議題,在華文市場引起廣泛的討論,因為遊戲中用手槍來暗喻禁書書單,文字和思想的限制讓人民生活在恐懼之下。

還願這個遊戲我還沒有破關,但是看到赤燭和投資人分家的消息,忍不住要出來分享一些內心的感慨。還願因為幾個字"習近平小熊維尼"就被要求遊戲在中國下架,這不就是和以前台灣的白色恐怖一樣嗎?人民無法自由發表言論,說錯話就要被處罰,連帶著投資人都要退縮及切割,政治影響已經超過這個遊戲本身的劇情感動了。

2015年赤燭剛成立不久的時候我就曾去過赤燭在台大新創育成中心的小辦公室,幾個人的團隊擠在小小的空間,大家都是對遊戲有高度熱忱的創作人,當然也包括跨產業的異類,Vincent就是從銀行業跳去了遊戲產業。那時他們還未創造出返校這個產品,當時是靠著熱忱努力的進行不同的磨合和試驗。

2017年返校上市前我也到過赤燭的新辦公室,那時他們說不知道返校的銷售狀況會怎麼樣,Vincent還曾和我說他也不知道這個公司能不能再維持下去。返校上市後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隨著遊戲熱賣,新聞媒體大幅報導,銷售量增加,但這個團隊還只是勉強餬口,打平過去的開銷和投入而已,這些人並沒有因為創造出了一個叫座的遊戲而飛黃騰達變成億萬富翁。

2018年初你又再訪了赤燭,他們搬了一個比較大間的辦公室,也有更多的資源,但還是困於台灣遊戲產業的發展,沒辦法找到更多的投資人協助赤燭團隊開發遊戲。

2019遊戲上市,遊戲也銷售了10幾萬套,但卻也面臨了和投資人分手的遺憾情況。

這個現象就是台灣產業的典型三缺:缺乏天使投資人、缺乏創造力、缺乏遠見

缺乏天使投資人

台灣的市場太過於缺乏天使投資人。美國的科技產業之所以會蓬勃的發展,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天使投資人和創投基金的存在。天使投資人是一群具備技術,也懂公司經營的人,這些人通常曾經成功創辦過公司,並且成功經營一段時間後把公司賣掉。這些天使投資人因為不想要再自己做創業的事情(因為非常累) ,又想找點事情做,就根據自己的專業還有商業敏銳去投資新創公司。

在台灣就相對少這樣的天使投資人,其實主要也跟台灣的生態系及文化有直接關係,台灣就是一個保守及容錯程度較低的市場,目前台灣的產業龍頭都是製造業、代工產業、或是歷史悠久的石化、塑化、食品產業。這些公司的創辦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人:張忠謀、郭台銘、台塑集團、統一集團、長榮集團、萬海集團等等傳統經濟。

新型態的經濟:網路和科技卻缺少了有分量的市場新創團隊。台灣遊戲產業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像是遊戲橘子、鈊象等近幾年也比較少推出原創遊戲,更多的只是把舊有的IP拿來重新包裝,從電腦平台換到手機平台。這些成立了20多年的公司在創新力道上已經很難在市場推動波瀾,而台灣消費者也被迫吃下這些緩步進化的產品,消費者只能用著和以前年輕時代差不多的產品,或許消費體驗有好一些些,但絕對不是好10倍的跳躍式成長。

缺乏創造力

台灣的保守意識形態造成了台灣人缺少創造力,不能說台灣人不聰明,但台灣這點和日本有某種程度的相似,台灣人很會在既有技術上做出改良和升級,但這樣的升級,可能是讓一個產品從5分進步到7分,而不是從無到有直接創造一個5分的產品。

這個現象可以從台灣產業的毛利率直接看出來,在矽谷,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創新公司,包括Intel, Microsoft, FB, Intel, Google等等專注在投入新產品的公司,毛利率都有5成以上甚至6成的毛利率都可以看得見。

(reference: Speeda)

OEM型態雖然獲利比較穩定,風險也比較小,但是就沒辦法提供一個比其他競爭者好10倍的產品,而毛利率也因為產品和市場沒有太多的差異,而無法顯著的創造差異化賺取獨佔利益,拉高產品毛利率。

缺乏遠見

在銀行工作,時常被客人罵說說銀行就是太保守,連續兩三年的虧損或是新創就沒辦法從銀行取得貸款。這個觀點是對但也不完全正確,商業銀行因為從許多的消費大眾取得存款,再貸放出去賺取合適的利差,這樣的商業模式本就代表著銀行會是一個保守的經營者,銀行需要幫一般消費大眾把關風險,否則你我退休就無法保障正常生活。

新創公司類或是未有獲利基礎的公司應該是要尋求創投、私募股權、天使投資人、公開市場IPO等等透過股權增資的方式進行融資,而不是透過商業銀行透過債權的方式取得資金。

但台灣的市場已經是一平靜的湖水,除了在生技產業、科技業還曾聽過有一些天使投資人、私募基金,其他領域完全都沒有聽過有這樣的投資人存在。

或許是目前產業中能取得的山頭已經被各個既有產業龍頭攻佔,新創公司很難在既有產業中拓展手腳。台灣缺少的創投、天使投資人、私募股權,也就讓台灣的新創業者更難在創業階段取得合適的融資管道,連帶著影響台灣產業的升級和讓改變世界的力道變得逐漸減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或追蹤//

Eric Chi
Eric Chi

Written by Eric Chi

Banker, Relationship Manager, Writer and Traveler. His first book is about a traveling diary in Tibet and second book is a guidebook for credit analysis.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