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 Dalio的大債時代,還沒有看完就決定退書,原因並不是內容失望而是…
最近在讀大債時代的中文版譯本,在閱讀前兩章節的時候就覺得許多內容讀起來諸多不順,許多翻譯的文法以及表達方式明顯是英文的語法。原本讀中文譯本的用意是希望能讓閱讀的速度快速一些,但沒想到讀了前兩章後就決定放棄中文譯本,直接去讀英文版本。
橋水基金的官網甚至有直接分享電子版書籍,英文還可以的人可以直接去下載英文版閱讀。中文版不知道為什麼,閱讀起來感覺只是把英文直接翻譯成中文,閱讀起來的文法並沒有經過中文的語法進行順通,因此造成閱讀人的困難。
最近工作的銀行又有一批Summer Intern離開了辦公室,前些天在影印間遇到了一位Intern的同事,他說曾經有閱讀過我的文章部落格,這也成就了我許多努力寫作的動力。
工作了幾年,我許多時候會問自己,我是誰?
我要做什麼?
我為了什麼而做?
如果只是混一口飯吃,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可以選,但為什麼我最終會選擇銀行業當作棲身之所?
對我來說,做銀行能滿足自己多瞭解公司以及實地拜訪各個不同公司的私慾,並且能在和客戶往來的同時增廣見聞,探索世界有趣的地方。
最近去拜訪了一個銅箔基板的製造工廠,也才親眼見到PCB之母很重要的母板材是如何從銅箔變成一個基板。我在訪場的時候看見的是工業化的美、自動化的美;能夠讓機械自動產出產品,這都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在讀著Dalio的大債時代同時,也去買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原則”,Dalio創辦的橋水基金是代表了白手起家的投資人透過實踐自己的原則而創立了成功公司,橋水基金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成功預期到經濟反轉,而發展出合適的投資策略。橋水管理的對沖基金在全球景氣反轉時仍維持亮眼的獲利。
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同時反省著自己。
Dalio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並決定
- 你想要什麼?
- 事實是什麼?
- 你該怎麼做?
這像是MBA課程中李瑞華老師曾提過的觀念,Why So? So What? and What Now?
生活要和其他追求卓越的企業一樣,要專注在創造。業務員的價值在創造業績,分析師的價值在創造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後台員工的價值在於創造順利的交易。
當人能夠和卓越企業一樣持續的創造內容的時候,我想人應該也可以變成一個卓越的人物。我除了喜歡寫作,也喜歡投資;最近開了First Trade的帳戶開始投資美國Vanguard的ETF,算是生活的小小進展,終於可以把這個代辦事項我從自己的年度計劃刪去。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分享或追蹤//
我的庫存書可以在我的蝦皮商城買到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