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好好幹!如果有人欺負你,你告訴我,我幫你和你老闆說。」
校友聚會餐畢,大你30多屆的學長在彼此分別的時候拍拍你的肩膀這樣告訴我。校友的午餐聚會來的人有在智庫從事經濟預測、有在學校的教授、有在企業界的實業家、有在銀行業的前輩,這樣樣的聚會談論什麼?
智庫研究員:台灣今年的景氣成長率預估將會在2.0%以下,智庫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單位,但因為需要有政府預算補助,因此也要參考主計處提供的資料進行預估,如果打臉主計處太多,對爭取預算會有困難,但經年預估會是辛苦的一年。
學校教授:目前學校一班約有1/10的陸生名額,這些陸生都比台灣本地學生來的積極,已經連續好幾年全系第一名的成績都是陸生獨佔鰲頭,台灣學生不發問,不上課;但陸生的學習態度很不同,這些學生因為生活在大國,要熬出頭就必須比別人努力,因此他們的態度和台灣學生很不同。
適時的提問代表了對於問題的熱忱,代表參加的人對於這個話題有興趣,代表這個學生有持續在思考。
銀行前輩:中美貿易戰對於台灣的影響是短空長多,有許多大企業的財務長私底下和他說,終於可以找到一個理由撤出中國,以前要撤離中國要很多理由而且還不一定能撤離,現在終於有一個比較好的理由。我看中美貿易一時半刻很難解決,1980年的時候美國打壓日本的半導體業,日本因此有了1990年開始的失落十年;
回顧更早一些的歷史,1947–1953年,美國和俄國在比拚太空及航太科技,彼此間冷戰了七年,現在美國在打壓中國的5G、中國的製造業,可以想像的是這不會是一個短期間就能有結果的貿易戰爭。
美國人口有三億人,日本有兩億人口,但中國有十四億人。內需市場結構不同就是中國和美國談判的本錢。美國和日本的戰爭日本敗了,且日本沒能夠維持戰線太長,除了內需經濟無法支持長久的經濟戰,就是日本的經濟結構是以外銷為主,沒辦法透過內需支持外貿。
中國不一樣,這個國家幅員廣大,人口眾多,免對貿易戰可以逐步退縮,因此可以預期的是這個戰爭很難立刻有一個結果;美國最近更是扶植了印度來聯手對抗中國。
實業家:韓總在高雄確實颳起了旋風,但是高雄的經濟結構沒辦法依靠攤販經濟就拉動整體的所得和經濟,這些都是產值較低的商業戶,沒辦法創造太多的就業機會,因為產業的毛利率也有限,很難讓高雄民眾有一些實質經濟效益。
另一位銀行前輩提到:這就像以前我們經濟學念的消費者預期心理;消費者會因為預計未來收入增加而增加消費。韓總帶動的風潮,就是扣動板機,先要有板機改變消費者預期,不論這個機會是來自攤販經濟還是產業結構升級,都是一個改變的契機;高雄人看綠營執政20年,很難預期有大幅度的改變。因此,人民需要的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先不論韓總做的如何,至少他改變消費者預期心理。
眾人談話間,我夾起了一口烤鴨,輕輕咬下。
烤鴨的皮是老普洱茶的深棕色,表皮上嫩黃的油光被包廂中的燈光映照著閃閃發亮,咬下這口脆皮烤鴨;皮啪的一聲在嘴中碎散,油香包圍齒唇。
人阿,要活得和這隻烤鴨一樣,外脆內油;外表鮮嫩,咬下後是滿嘴多汁。一個中美貿易戰可以吹皺餐席間的滿堂水,一個台灣經濟的未來可以讓在座的學長姐們低聲嘆息,我就是他們口中悲哀的25–35世代,只因為一口烤鴨的美味而沾沾自喜。
事後回想起來,那場面並不值得驚心動魄;「樹大自直,人老自智」學長姐們多活了幾個年頭,評論起社會經濟自然把這些雜感說的自有獨到之處,但他們覺得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你比起他們依然看見台灣有許多機會。學長姐創造少了,感受多了,這是他們不認識的社會,舊經濟體有舊經濟體的美好,創新有創新的價值,只是許多長輩們因為不懂而無法想像新經濟的潛力。
我在餐席中,是除了負責聯繫活動的助教外最年輕的校友,看見這些學長姊們的資歷,也讓自己對生活有些努力的方向,或許有一天我在寫生活雜感的時候能夠自成一理,但也希望能在吃烤鴨的同時依然感嘆美食入口帶來的感動,希望自己的赤子之心能夠永遠保持,而不是隨著年齡及見聞增加而消逝。
Eric於台北大三元餐廳校友餐敘後雜感
後記:台北大三元餐廳於2018年得到米其林一星認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或追蹤